本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暴发性、死亡率很高的兔肠道疾病。本病多由于饲料管理不善,导致肠道正常微生物菌群改变,大肠杆菌趁机大量繁殖而引起传播。
[病原]病原是埃希氏大肠杆菌,卵圆形或杆状,革兰氏阴性,有鞭毛,无芽胞。它们多可产生毒素引起发病。本菌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均可杀灭。本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在菌。兔和多种动物均易感,主要危害1月龄的初生乳兔和未断奶的仔兔,传染途径为消化道。
[症状和病变]最急性病例可突然死亡而不显任何症状。初生乳兔常呈急性过程,腹泻不明显或排黄白色水样粪便,常带有大量明胶样黏液和少量鼠粪样干便;精神沉郁,被毛粗乱无光泽,拒食,体重减轻,消瘦,有时腹部膨胀;病兔四肢发冷,磨牙,有的有流涎现象;多于一周内死亡。剖检后病变主要在消化道。胃扩张,充满气体和液体,胃黏膜附着黏稠的黏液;十二指肠充满气体和染有胆汁的液体;空肠扩张且充满半透明胶样液体;回肠内常有两头尖、细长的粪球,外面包有黏液或白色胶冻样分泌物;结肠扩张,有透明胶样黏液;盲肠内容物呈水样并有少量气体;直肠空虚或充满黏胶液;结肠、盲肠的浆膜和黏膜充血或有出血点(斑);胆囊扩张,黏膜水肿。
[诊断]根据病兔腹部膨胀,剧烈腹泻,排淡黄色水样粪便,内含黏胶状液和两头尖的干粪球,发病急,传染快,死亡率高,可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细菌学诊断。
[防治]无病兔场,仔兔断奶前后应加强饲养管理,定时定量喂给清洁易消化的饲料,改换饲料应逐步过渡,使肠道有益菌有一个适应过程。发现病兔应立即隔离、观察、治疗。兔舍、兔笼、用具用石灰水消毒。
治疗可采用下列方剂:【盐酸环丙沙星】【痢速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