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树立农民的主体意识,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与发展现代农业
农民的主体意识、主体地位缺失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农***体独立性的缺失。主体的独立性是个体独立的社会地位和人格特征的象征。拥有主体的独立性才能够发展自我,体现自我的价值。在现代农业的建设中农民作为建设的主体,一定要具备主体的独立性。在调查访谈中,问农民“一水二路三产业四民居五社会事业六***法制”是什么意思?大多的回答就是“搞不懂”“不清楚”。农民的这种“集体失语”是主体独立性缺失的表现。二是农***体能动性的缺失。主体的能动性表现为积极主动地参与现代农业的建设和构想。大多数的农民都认为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自己没什么关系,离自己很遥远。三是农***体创造性的缺失。主体的创造性表现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为改变村落现状,提高全村的社会经济文化娱乐等方面所体现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性劳动,并且在现代农业建设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这是对新型农民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乡村精英主导与农***体地位的缺失。乡村精英是指村干部、村内经济大户和知识分子。这里指治理精英既村干部。村干部对现代农业、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村民的态度是“村干部想做什么开个大会,我们就去做”,“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当然是村干部说了算,我们说搞建设不管用”。目前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了乡村干部和村***体地位颠倒的局面,乡村干部作为乡村精英,在新农村的规划和建设中起到了决定主导的作用。一方面,乡村干部占有着治理乡村的***资源,另一方面是农民本身对自己主体地位缺乏认识,即主体地位缺失所导致的。但是作为现代农业建设,农民的主体地位是无法动摇的,只有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让农民自己主动参与现代农业建设,才能够真正体会到现代农业建设的成果,而作为乡村的治理精英,需要做的工作是引导而不是主导。如何引导农民积极投入现代农业建设才是根本。因为农民才最具发言权,最有决定权。
那么中国农***体地位的缺失究竟是什么因素所导致的呢? 传统的宗族制度和伦理观念的延续和渗透,是导致农***体地位缺失的历史根源。几千年的封建宗族制度和“三纲五常”等伦理观念把每一个人培养成为统治阶级的“顺民”,没有自己的独立性和能动性。等级森严的宗族制度以血缘关系为依托,牢牢控制了***的思想,约束了个体的行为,从而实现了尊卑有序的阶级统治。
城乡对立的二元社会结构是导致农***体地位缺失的体制因素。新中国成立以后,***当家作主人。但是农民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得到实现,主要原因是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所导致的。严格的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民的流动, “以农补工”、“以乡促城”的体制主导,使农民的经济地位、***地位和社会地位陷入了危机。城乡二元结构分割的不仅是城市和乡村这两种地域,更从根本上割裂了城市人和农村人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权利。
农民经济的贫困和农村地区文化的贫困是导致农***体地位缺失的内在因素。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物质需求是最基本,最核心的需求。只有达到物质上的满足,个体才会追求个人价值,社会地位、社会权利等更高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村地区贫困落后的经济状况从最根本上制约了农民的发展和对自我地位的追求,一个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的人不可能对他谈社会价值、主体地位。虽然目前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实现,但是诸如医疗、养老保障等还制约着农民的发展。经济的贫困和文化水平低、***权利意识淡薄是导致农***体地位的缺失的内在因素。
农民缺乏主体意识,整体素质不高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瓶颈。发展现代农业农民是主体,农民的整体素质决定着发展现代农业的步伐、效率和效果。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作为现代农业建设,只有满足最广大农民的迫切需求和切身利益才是最成功的现代农业。而这种新型农民的培养其实就是构建农***体地位的最佳过程。各级****应广泛开展对农民进行科学文化、农业技术、***法规等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应该是:农民现在干什么?你就培训什么?你们打算干什么?你就培训什么?而不是我能讲什么就让农民将就听什么? 培训方式最好是:****出资向农业专业协会购买培训服务,而不是我们办公室剩什么资料就拿到大街上去分发分发;或者是找个书本专家在台上讲得天花乱坠,下面听得穿磕打睡。
发展现代农业,****是引导主体,农民是建设主体,必须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或乡村治理精英往往取代了农民的主体地位。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的引导和激励。在历史和时代发展中,有各种各样的客观因素制约着农民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农民的生活遭到了来自****和社会的阻碍和压制,其中最为严格的就是制度层面上的,如严苛的城乡两元格局的体制和户籍制度等。不合理的体制曾对农民群体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许多农民被压制,受排斥。现代农业建设一定要为农民提供***支持,使农民平等、公正的面对整个社会的各种资源。没有歧视,没有差别,同样的待遇,同样的发展机会,让广大农民朋友解除一切的负担,真正提升自我,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只有农民的主体意识得到树立、农民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才能够推动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高效持续的开展,最终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农业的现代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