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驻马店郭保刚:“红丝带”志愿者的困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账号登陆 【注册】 找回密码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查看: 2462|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各地兔业] 驻马店郭保刚:“红丝带”志愿者的困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8-8 21:03: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4年前,驻马店人郭保刚和同伴偶遇一名艾滋病致孤儿童(下称爱滋孤儿),由此开始了救助艾滋孤儿的行动。从单一救助到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共同行动,再到建设“中华红丝带”网站开展全国活动,4年时间里,“中华红丝带”网成了全国知名的预防艾滋、救助艾滋孤儿的网站,162个艾滋孤儿得到了救助。然而,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遭遇和矛盾,郭保刚和同伴们又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坚持还是放弃,成了他们目前最严峻的问题。

    “红丝带”志愿者被迫辞职和无奈求职

    4月6日上午8点,郭保刚按时到了新单位上班。还没有指定办公桌,他随意在空闲的桌子旁坐着,同事来了,他就再去另一张桌旁坐下。“郭,来看看这电脑咋回事?”门外一声招呼,郭保刚应声而起。

    35岁的郭保刚现在是驻马店市一家公司的行政部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单位后勤和电脑维修。与几个月前刚刚辞去的期货职位相比,新岗位清闲了许多。

    然而郭保刚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的环境。他常有一种恍惚的错觉,总是下意识地去寻找电脑鼠标。事实上,郭保刚很怀念在郑州期货行业工作的日子,那些整天对着电脑紧张厮杀的日子。他在期货行业做了12年,是国内首批考取期货从业资格证的人员,凭借优异的业绩从一个普通员工提升为公司的副经理。然而,2002年成为“红丝带”志愿者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郭保刚因“工作表现不佳”从副经理降职为普通职员,并在2005年12月被迫辞职。

    “我没有处理好工作和救助之间的关系。”郭保刚很无奈。在公司里,郭被认为是“损公济私”,利用公司的资源干自己的私事,这种不满随着他请假次数的增多逐渐升级。在公司领导委婉的提醒下,郭保刚再三保证:不在办公室上网查看艾滋孤儿救助情况,不随意请假。然而,2005年12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让郭保刚再次食言:他和其他志愿者手忙脚乱地组织棉衣,突击送到艾滋孤儿家里。做完这件事情,郭保刚不再向领导解释,便收拾物品,在同事们异样的眼光中,主动递交了辞职申请。

    辞职以后的生活并不轻松。亲朋好友议论纷纷,年近80岁的父母也闹不明白儿子的举动:“怎么混来混去工作都混没了?”更糟糕的是,另一种质疑随即而起。网易论坛上一个热帖说:“郭保刚不上班了,以救助艾滋孤儿的名义骗钱。”

    “同事和亲朋好友不理解我,我能挺得住,但是付出爱心以后无端受到的羞辱我受不了。”在花了几万元入股后,现在的公司接纳了郭保刚,并为他提供了一个后勤维修的岗位。当然,日后公司效益风险自担。

    “你看见了,就不能装作没看到”

    郭保刚常想,如果4年前没有救助艾滋孤儿,现在他会过得很轻松。然而,这只能是假设。2002年7月,一个路遇的艾滋孤儿改变了他的人生。

    那年,郭保刚和朋友杨卫东在新蔡县一个小村庄考察粮食行情时,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探头探脑地看着他们。一问,这是个父母患艾滋病去世的孤儿。第一次看到艾滋孤儿,郭保刚很吃惊,掏钱给孩子买了碗饭。和老乡攀谈时又得知,这样的孩子并不是个别现象。

    郭保刚开始留意艾滋孤儿的生存状态,看到的场面让他感到越来越沉重。一位8岁的小女孩父母患艾滋病先后去世,和80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奶奶提起这个孩子就哭:“孩子学习很用功,我借钱也想让她坚持上学,可是我这把年纪也活不了两年了,将来她一个人怎么办?”

    还有一对上小学三年级的姐弟俩,父亲去世后,母亲也改嫁了,干农活做家务全靠自己。姐弟俩的双手伸出来就像老人的手一样粗糙,屋里的“床”是旧砖块支张木板,上面铺着一块拣来的烂毡布。弟弟每天去山下挑水,姐姐在屋里烧柴炕面饼。为了不用油又不会把饼炕糊,姐姐一只手烧柴控制火势,另一只手翻面饼并不时滴两滴水。

    随后遇到的另一件事情,更让郭保刚震惊。一次,当郭保刚找到一户艾滋病人的家时,发现那是个空空的院落,荒草长了半人多高,门、窗都没了,破败的房屋在风中凄凉地矗立着。父母死了,这家十六七岁的孩子呢?邻居说孩子受不了别人的歧视,两个月前卧轨自杀了。那一刻,郭保刚难以置信: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面对呼啸而来的火车?即使几年后再回忆起这件事,郭保刚依然无法平静:手里紧紧攥着纸巾,喉头哽咽,眼圈红了又红。沉默许久后自责不已:“我很后悔,也很内疚,如果我早两个月开始救助行动,这个孩子也许还能救下来。”

    走访让郭保刚更深刻地了解了艾滋孤儿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敏感、脆弱、自卑、沉默寡言,承受着别人的歧视和冷漠。尽管有关部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经济援助,但这些孩子们更需要心灵的沟通和关怀。

    于是,自2002年国庆节,郭保刚和杨卫东在驻马店市周边四五个县城范围内,开始了4年的地毯式查访救助活动。

    为了取得孤儿家庭的信任,郭保刚送去了衣物和食品,甚至出示了身份证和党员证,表明自己是来帮他们的。为了找到孤儿家庭,郭保刚和杨卫东经常要到很远的县城,再转车到乡里,换三轮车到村里。如果去的地方处在山区,交通不便,就自己骑摩托车去。崎岖的山路有时需要两个人抬着摩托车才能过沟、一起推摩托车才能上坎。冬天查访时,寒风刺骨,“回家被窝里暖半夜还哆嗦”。

    然而,很多人不相信郭保刚是志愿者,认为他肯定有利可图,否则怎么会不辞辛苦地跑来跑去。有人就当面对郭保刚说:“我就不信你不拿工资白干。”还有的人私下怀疑郭保刚也得了艾滋病,“要不,他咋恁积极哩?”

    “你看见了,就不能装作没有看到,孩子们需要帮助。”郭保刚回应。

    4年访查,162个艾滋孤儿陆续得到救助,每个孤儿一年可得到大约750元钱用来生活和学习,许多孤儿的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这些资金来源于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这些爱心人士捐助的主要依据是郭保刚和其他志愿者走访得来的孤儿资料,包括相关证据、照片、监护人及本人的亲笔签名或手印等。同时,郭保刚和杨卫东还组织创建了中华红丝带网站http://www.zhhsd.com,成立了一个民间公益组织,致力于“预防艾滋,救助孤儿”,目前有3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成员。

    “蓦然回首,我们已经陷在网中间”

    郭保刚曾再三表示,所做的一切都经得起任何人任何时候的质疑,但眼下面临的种种困惑,让郭保刚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中。

    “我们当初没想到要成立什么组织、救助多少孩子。”郭保刚说,“凭的就是一股子热情。”可走到现在,郭保刚突然发现自己和同伴们无法再停下来,也无法再继续前行了。

    困惑首先来自救助模式的变化。初期救助艾滋孤儿时,郭保刚会将经过反复核实的艾滋孤儿资料发到网上,再由热心人认捐,这其中包括孩子的照片和相关家庭情况介绍。然而这种救助模式涉及到艾滋孤儿的隐私,小一些的孩子不会介意,但大一点的孩子不仅很在意,并且会拒绝救助。而那些受到救助的孤儿长大以后,如果旁人从网上知道他(她)的身世,会不会给这些孩子的心理带来阴影?公布在网络上的孤儿资料会不会被别有企图的人利用?郭保刚再三考虑,决定每次只在网上宣布有几个孤儿需要救助,如果有人愿意认捐,他再把这个孩子的详细资料发给对方。但这种不公开的做法立刻遭到了网友的质疑:为什么不公开孤儿的详细资料?是作秀还是骗局?

    救助艾滋孤儿和防艾宣传,也让郭保刚在经济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调查回访及在各地进行各种宣传活动、在艾滋病村开展爱心活动的食宿行费用,一直以来都是郭保刚和杨卫东自掏腰包。由于救助孤儿的数量增加,郭保刚已经难以承受不断增长的费用。加之长期查访艾滋孤儿,郭保刚心理调节能力越来越差。每次寻访后,郭保刚都会觉得自己太渺小,看到孩子无助自己却无能为力,那种痛苦和无奈让郭保刚倍感压抑,继而产生歇斯底里的烦躁。有专家曾经告诫郭保刚,如果不能定期放松心情,他很可能会患上抑郁症。

    更麻烦的是,郭保刚已经无法分清工作、生活和救助孤儿的界限了。他没有业余爱好,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打开网站,饭菜由妻子端到电脑旁边的小凳上。由于郭保刚经常要请假去学校回访孤儿(因为周末学生不上课),工作和救助活动无法两全的矛盾日益加深:最初的红丝带活动都是瞒着家人和身边同事朋友的,怕家人担心反对,也怕同事及朋友们因各种不同看法在背后议论或抱怨。于是,郭保刚经常对单位说是家里私事需要请假,跟家人又说是出公差。有一次请假刚走,单位就有急事电话打到家里,家里人又说郭出公差了,事情顿时搞得一团糟。

    “我们太投入了,等发觉的时候已经陷得太深,无法自拔。”这种忘情的投入,严重影响了郭保刚的工作和生活。直到现在,郭保刚和妻子还租住在一套破旧的40平方米的房子里,拥挤凌乱。2005年大年三十,他的父母等着平时顾不上回家的郭保刚一起吃顿团圆饭,而他却在新蔡县的爱滋病村和孤儿们一起过年,看到父母失落的表情,郭保刚的内心充满愧疚。

    郭保刚困在了“网”中,“中华红丝带”该怎么走下去?怎样有效救助艾滋孤儿而不让他们受到伤害?如何才能兼顾到家庭、工作和救助活动?他找不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爱心,无法放弃

    可是,郭保刚无法放弃。他的周末走访计划已经排到了5月中旬,160多个孤儿全靠他和其他志愿者与外界联系。4月7日,武汉大学研究生雷鸣在实地走访后,请求郭保刚坚持下去,“你们不能放弃,否则中华红丝带怎么办?这些孤儿怎么办?”

    郭保刚也常常会受到感动,这种感动成了他继续坚持的动力。在为孤儿购买棉衣时,老板得知真相后,低价把棉衣卖给了郭保刚,并主动将家里闲置的衣物也捐献了出来;广西柳州市一位女士登录“中华红丝带网站”后,有感于这种脚踏实地的救助行动,拿出了1600元资助两个河南的艾滋孤儿;还有一位广东的志愿者SHANY,经过半年考察后,向郭保刚表示已经联系一些企业界的朋友,再资助20名河南艾滋孤儿……

    于是,疲惫和感动交织在一起,郭保刚在一种矛盾状态中挣扎前行。他和杨卫东商量着,希望能够注册中华红丝带这个民间组织,或者挂靠甚至被有关组织接收。这样,既能继续救助艾滋孤儿,在更大范围内开展活动,又能过上比较正常的生活。

    实际上,郭保刚真正担心的是,作为主要的组织者和发起人,现在他和杨卫东的经济情况还能支撑下去。假如有一天陷入困境,“中华红丝带”和160多个孩子的救助也将面临崩溃的结局。到那时,“谁将继续162个孩子的爱心接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8-8 21:05:36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希望各位兔友能进来看看,谢谢!

各位朋友,我们是不是该做点什么?
板凳
发表于 2007-8-8 23:28:18 | 只看该作者
他最后说的就是解决的办法  这样的组织要靠上班的人是很难做下去的  还是由一些自愿者  一起才可能完成
4
 楼主| 发表于 2007-8-9 12:12: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LIYUNGANG72 的帖子

谢谢给的意见,我是想我们大家是否也能尽自己力量帮他们一下,管理你能不能给提议一下?谢谢?
5
发表于 2007-8-9 14:43:21 | 只看该作者
这需要,经济实力作后顿,
6
 楼主| 发表于 2007-8-9 20:24: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平常人 的帖子

所以希望大家帮他一下!大家都伸手托一下就可以渡过难关的!
7
发表于 2007-9-4 09:03:33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好事会有人继续做下去的,不用当心。
8
发表于 2007-9-6 14:37:35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9
发表于 2007-9-6 23:02:50 | 只看该作者
做人难,做好人更难!
10
发表于 2007-9-7 11:25:16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兔业新闻】 handshake    【兔业新闻】 handshak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客户端|Archiver|东兔养兔论坛 ( 京ICP备14009985号-3 )  

GMT+8, 2024-6-16 17:42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