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兔场寄生虫驱虫程序及其应用效果
近年来,规模养兔发展迅速,但兔病对养兔业的危害仍然比较严重。据笔者调查,一些兔场中影响仔兔成活率的疫病主要是寄生虫病,造成仔兔高达30%~40%的死亡率,存活仔兔的增重及生产性能也受到较大影响。为此,我们制定了应用于规模化兔场的寄生虫驱虫程序,并在一些地区推广应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 规模化兔场寄生虫驱虫程序
根据河南省乃至全国规模化兔场寄生虫病流行情况及筛选出的高效驱虫药物,设计如下驱虫程序:
1)开始使用程序时,全场兔群普遍注射一次伊维菌素(杀虫星)或阿维菌素(虫克星)。
2)种兔产仔前10~15天混料使用杀球灵(Di-clazuril)直到仔兔断兔,同时在产仔前10~15天皮下注射伊维菌素(杀虫星)或阿维菌素(虫克星),目的是使种兔不成为带虫者。
3)仔兔断奶前1周左右皮下注射杀虫星或虫克星,目的是防止个别带虫者混群后传染。
4)肉兔育肥、毛兔断奶后2~3个月内连续使用高效抗球虫药物(莫能霉素)预防兔球虫病。仔兔混群后1周全部注射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目的是杀死皮内虫卵孵出的幼虫。
5)毛兔每次剪毛后皮下注射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预防内外寄生虫的传播。
6)引进种兔需注射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及饲喂抗球虫药物(杀球灵或莫能霉素),并隔离饲养1个月左右方可混群。
2 驱虫程序中的驱虫对象
据资料介绍,寄生于兔的虫种有近70种,但常见的并不多。据汪志楷(1991)报道,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寄生虫学实验室近40年的科研教学中仅采集到6~7种兔寄生虫,经常发现并造成危害的就只有球虫、螨(疥螨和痒螨)和豆状囊尾蚴。周继贤等(1995)曾对河南省兔寄生虫种类及流行病学情况做过详细调查,查出各种寄生虫29种,归属于4门6纲9科11属,并确定河南省寄生虫的优势种有:球虫、兔疥螨和兔拴尾线虫。因此,兔寄生虫病的防治重点是球虫、螨、栓尾线虫及豆状囊尾蚴。
据蒋金书等(1991)介绍,4~5月龄内的幼虫球虫感染率可高达100%,患病后幼兔的死亡率一般可达40%~70%,耐过的病兔长期不能康复,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一般可减轻体重12%~27%。
疥螨病是由疥螨和耳螨寄生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病。本病可致皮肤发炎、剧痒、脱毛等症状,影响增重,甚至造成死亡。兔痒螨病是由兔痒螨寄生于兔的外耳道而引起的慢性皮肤病,影响增重,病变延至筛骨及脑部,可引起癫痫发作,甚至死亡。
兔栓尾线虫普遍寄生于家兔。一只兔的荷虫数可多达3000~12000条,但不引起十分严重的临床症状。豆状囊尾蚴对兔的致病作用不十分严重,大量感染时(数目多达100~200个)则出现肝炎症状。
据《河南省畜禽疫病志》(1993年版)介绍,河南省兔球虫病1989年发病率5.26%,致死率55.10%,死亡率2.9%;兔疥癣1989年发病率7.11%,致死率18.43%,死亡率1.31%。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在河南甚至全国,家兔寄生虫病中危害性较大而且最常见的主要是兔球虫病、兔疥螨病和兔痒螨病,兔栓尾线虫病常见但危害性并不大。因此,本研究设计的驱虫程序的驱虫对象主要是兔球虫病和兔螨病。
3 主要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对策
兔球虫病:各种品种的家兔对球虫都有易感性,断奶至3月龄的幼虫感染最为严重,死亡率高,成年兔发病轻微。仔兔的感染主要通过在哺乳时吃入母兔乳房上沾污的卵囊,幼兔的感染主要是通过采食受污染的草料或饮水。而仔兔和幼兔感染卵囊的来源主要是由成年兔散播,成年兔多为带虫者。因此,对兔球虫病的预防必须从母兔开始,从经济原则考虑,应该从怀孕母兔开始,在产仔前10~15天混料使用抗兔球虫药物直到仔兔断奶。肉兔育肥期间连续使用高效抗球虫药物,毛兔断奶后2~3个月内连续使用高效抗球虫药物预防球虫病,基本可以彻底控制球虫病。引进种兔需隔离饲养1个月,期间应饲喂高效抗球虫药物。
兔螨病:疥螨病是由于健康兔接触了病兔或通过有疥螨的兔笼和用具而受到感染,主要发生于冬季和秋末春初。因为在这些季节,日光照射不足,家兔的毛长而密,空气中湿度较大,最适合疥螨的发育和繁殖。幼兔往往易患疥螨,发病也较严重。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产生免疫力。痒螨具有坚韧的角质表皮,对不利因素的抵抗力超过疥螨,其流行病学特点同疥螨病。因此,螨病的防治除了对病兔的隔离、引进种兔的隔离观察之外,必须使用杀螨药物定期预防和治疗。兔场第一次使用杀螨药物须在全部兔群中进行。母兔产仔前10~15天使用杀螨药物,使种兔不成为带虫者,避免幼兔感染。仔兔断奶前1周左右使用杀螨药物,防止个别带虫者混群后传染。仔兔混群后1周全部应用一次杀螨药物,以杀死皮内虫卵孵出的幼虫。毛兔每次剪毛后应用杀螨药物预防螨虫的传播。引进种兔需应用杀螨药物并隔离饲养1个月左右方可混群。
家兔栓尾线虫:感染比较普遍,河南省感染率26%,平均荷虫量1824条,但不引起十分严重的临床症状。由于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有很好的驱线虫作用,因此不必单独考虑对栓尾线虫的驱虫。
豆状囊尾蚴:是豆状带绦虫的中绦期,成虫寄生于狗、狐狸、野生肉食兽的小肠内,因此控制该病的有效措施应该是禁止兔场养犬,对犬定期驱虫;而对于兔豆状囊尾蚴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
4 驱虫程序中使用的驱(杀)虫药物性质、作用机理及效果
规模化兔场对于球虫、螨、栓尾线虫病的防制,首先应考虑选择抗虫谱宽的药物,其次是合理安排用药时间,以免用药次数过多,造成应激反应,第三是选择药效好、毒副反应小、使用方便的药物。
抗兔球虫药物 预防效果较好、毒副反应小的药物主要有莫能霉素(Monensin)和杀球灵(Di-clazuril)。磺胺类药物虽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由于长期用作预防,易产生出血性综合症、肾损害及生长抑制等毒性反应,因此磺胺药通常作治疗用药物。
1)莫能霉素:属于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它作用于球虫内生发育阶段的初期,使胞内钠离子量急剧增加,妨碍离子的正常平衡,子孢子中过剩的钠离子不能从细胞中排出,水浸透膨胀而使细胞遭破坏。莫能霉素按0.002%混于饲料中拌匀或制成颗粒饲料,饲喂1~2月龄幼兔,有较好预防作用。在球虫污染严重地区或暴发兔球虫病时,用0.004%剂量混于饲料中喂服,可以预防和治疗兔球虫病。
2)杀球灵:其主要活性成分为氯嗪苯乙氰(Di-clazuril),其商品名有Clinacox(刻利禽)、伏球、扑球、地克珠利等,为80年代后期推出的抗球虫新药。90年代中期我国也研制成功。以0.5mg/kg(饲料或饮水)浓度用药即可使球虫病得到100%的控制;1mg/kg(饲料或饮水)连续用药是最佳选择,混料预防家兔肠球虫、肝球虫均有极好的效果,卵囊数、病变记分剧减,生长正常。对氯苯胍有抗药性的虫株仍然对该药敏感,可使卵囊总数减少99.9%。杀球灵应作为生产中预防兔球虫病的首选药物。氯嗪苯乙氰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即使在60℃的过氧化氢(氧化剂)中8小时亦无分解现象,置于100℃的沸水中5天,其有效成分亦不会崩解流失。因此,可以混入饲料中制作颗粒料,而对药效无任何影响。
杀螨药物和驱线虫药物 既可杀螨又可驱线虫,而且效果又非常好的药物,目前只有伊维菌素(Ivermectin)和阿维菌素(Avermectin)。1975年日本北里研究所分离到链霉菌,次年美国Merck公司的科学家从链霉菌的培养物中发现了一种混合物,该混合物为含有8个组分相似的天然物质,对于广泛寄生于动物的线虫类、节肢动物类害虫具有强烈的驱杀作用,被命名为阿维菌素(Avermectins),为十六元环内酯类化合物,根据其结构特点分为Ala、Alb、A2a、A2b、Bla、Blb、B2a和B2b八个组分。其中的B1(由Bla和Blb组成)为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伊维菌素是阿维菌素加氢还原后的产物,具有同样的驱虫和杀虫效果,但比阿维菌素具有更多的优点。该药在靶物体内促使GABA的释放,并在神经交接处促进GABA与特殊感受器结合,从而阻断了线虫神经元之间及节肢动物神经末稍和肌细胞间的神经冲动传导,使寄生虫麻痹致死。吸虫、绦虫不具有GABA神经传导递质,因此对吸虫、绦虫无效。哺乳动物由于血脑屏障的作用,阻断了大环内酯类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的进入。中国农业大学在国内首家研制所功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的注射液、粉剂、片剂、口服液、软膏剂、浇泼剂等系列产品。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对兔疥螨和兔痒螨的有效率为100%,用药后1周即查不到活螨,使用剂量为0.2mg/kg体重和0.4mg/kg体重。但由于重复感染问题,需用药两次,间隔时间一般为2周左右,浇泼剂以0.5mg/kg体重给药一次,对兔痒螨的效果为100%。
5 驱虫程序的推广应用情况该程序制定以后,笔者与河南省兽医防治站、平顶山市畜牧局、汝州市畜牧局等单位进行联系,在一些大中型兔场中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交通、人员等方面的限制,笔者仅测定了河南郑州某种兔场应用该程序之后的效果:该种兔场共有种兔187只,年出栏商品兔3000只左右,1997年初笔者将制定的驱虫程序提供给该场的技术人员,并提供所需药物。经过近一年的实施,该场球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显著下降,OPG值由初次测定的56905降到最近测定的180,几乎达到不可测水平,而螨虫感染率也由原来的3.67%降至1.06%,线虫仅1例阳性,没有发生因寄生虫病而死亡的病预防兔、禽巴氏杆菌病,仔兔断奶免疫,每兔皮下注射1mL。
兔波氏杆菌病灭活疫苗 用量2mL,免疫期6个月,保存期一年(2~15℃,阴暗处),用于预防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18日龄首免,皮下注射1mL,1周后加强免疫,皮下注射2mL。
兔产气荚膜梭菌病(A型)灭活疫苗 即兔魏氏梭菌病(A型)灭活疫苗,用量2mL,免疫期6个月,保存期一年(2~8℃,阴暗处),用于预防兔魏氏梭菌病(A型),仔兔断奶后皮下注射2mL。
兔大肠杆菌病多价灭活疫苗 用量2mL,免疫期6个月,保存期一年(2~15℃,阴暗处),用于预防兔6个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20日龄首免,皮下注射1mL,断奶后再免1次,注射2mL。
兔克雷伯氏菌病灭活疫苗 用量2mL,免疫期6个月,保存期一年(2~15℃,阴暗处),用于预防幼兔和青年兔因克雷伯氏菌引起的腹泻,用法同大肠杆菌苗。
兔葡萄球菌病灭活疫苗 用量2mL,免疫期6个月,保存期一年(2~15℃,阴暗处),用于预防哺乳母兔因葡萄球菌引起的乳房炎,母兔配种时皮下接种2mL。
兔瘟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 用量1mL,免疫期6个月,保存期一年(2~15℃,阴暗处),用于预防兔瘟和兔巴氏杆菌病。按说明书使用。
兔巴氏杆菌病波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 用量2mL,免疫期6个月,保存期一年(2~15℃,阴暗处),用于预防兔巴氏杆菌病和波氏杆菌病。按说明书使用。
兔瘟巴氏杆菌病魏氏梭菌病三联灭活疫苗 用量2mL,免疫期6个月,保存期一年(2~8℃,阴暗处),用于预防兔瘟、巴氏杆菌病和魏氏梭菌病(A型)。按说明书使用。
兔瘟巴氏杆菌病波氏杆菌病三联灭活疫苗 用量2mL,免疫期6个月,保存期一年(2~8℃,阴暗处),用于预防兔瘟、巴氏杆菌病和波氏杆菌病。按说明书使用。
兔鼻炎净 每支溶于10kg净水中任兔饮用,连用1个月为一疗程,亦可用此水溶液洗鼻、滴鼻。兔霉净(喷雾剂) 用于预防和治疗兔霉菌性脱毛,每支溶液于10kg净水中,带兔笼舍喷雾。
兔霉净(涂擦剂) 用于治疗兔霉菌性脱毛,患部外涂。
氯羟吡啶 为驱球虫药,每50kg饲料中加12g混饲。
喹乙醇 为生长添加剂,每50kg饲料中加10~15g混饲。
灭虫丁 用于预防和治疗兔疥癣,每kg体重肌肉注射0.2mL。
多年来,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养兔生产者在从事兔病的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掌握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如:发现了一些新的病原,增强了对疾病的病原性认识;掌握了新的防治技术;研制出一批新的疫苗;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了疫病流行规律,在防治上主动控制疾病发生等。这些均为兔病的防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我国养兔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