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操作系统厂商与裸机
2008年,操作系统厂商与裸机KVM提供商的军备竞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虽然操作系统厂商的虚拟化方案仍难弃“集成情结”,但其追赶的速度十分惊人,然而,VDC-OS的发布却突然让VMware跃升到了更高的竞争层面。
如果回顾LCD KVM2006~2008年操作系统厂商的规划与变迁,我们可以轻易找到它们与其他年份的不同之处:面临潜在的巨大威胁,操作系统厂商们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着他们的虚拟化解决方案。而他们迫不及待的心情在2008年达到了最高峰。
产品针视频延长器锋相对
2008年6月,微软高调抛出了自己的虚IP KVM拟机产品Hyper-V。两个小细节可以说明微软捍卫地位的急迫心情。
其一,之前,微kvm切换器软一直宣称,Hyper-V正式版的公布不会早于2008年9月,而实际发布日期却足足提前了两个月,这在微软跳票累累的产品发布史上相当罕见。
其二,尽管Hyper-V备受期待,微软却没有在面世时给它单独的出场机会,而是将Hyper-V与微软新一代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8捆绑在一起。在此次发布的一个月之后,微软才又推出了独立于操作系统的Hyper-V Server 2008,与Hyper-V不同的是,这一产品并不要求事先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在此之后,微软背靠已有的产品家族陆续推出了虚拟机管理、实时监控等适应虚拟化环境的工具,意图摆开阵势与VMware抢夺市场。
其三,尽管Hyper-V采用的也是基于Hyperviser的架构,但是在体系架构上却仍然把硬件驱动放在了操作系统层。微软中国技术专家尹川表示,这样不仅减小了Hyperviser的体积,增强了安全性,而且使用户可以使用为服务器物理硬件设计的驱动,而不是虚拟硬件的驱动。不过也有专家表示,微软试图通过这一体系架构,继续在技术上保持与硬件厂商的联系。
操作系统的另一大阵营Linux反应的激烈程度也毫不逊色。在2008年6月底到9月初的两个多月内,红帽公司接连公布了两项与虚拟化密切相关的重大举措。
2008年6月23日,红帽公司宣布推出新一代虚拟化解决方案,针对整个企业利用下一代虚拟化技术推出三项战略举措。这些举措将使客户可以横跨整个IT基础架构部署虚拟化,并提供超出同类产品的特性和成本优势。红帽称,这一产品的发展,将使红帽的解决方案为市场提供业界最全面的虚拟化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