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兔真菌病
家兔脱毛癣防治研究
薛家宾 徐为中 周永银 诸玉梅 陈兴祥
江苏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兔病防治中心 (210014)
家兔脱毛癣,又称家兔皮肤真菌病,是由多种真菌感染家兔皮肤,引起炎症、毛囊损害、脱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家兔生长缓慢,遇寒冷季节常引发其它疾病,死亡率大大提高。2001年冬季,某兔场饲养肉兔,栏存万只左右,因发生本病仔兔死亡率从10%升至70%以上,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濒临倒闭。肉兔、毛兔、獭兔对该病均易感。主要感染仔、幼兔,3月龄以上家兔逐渐康复,被毛重新长出,表面上健康,实质带菌。由于这一特征,许多兔场刚引进种兔时均未发现该病,而是养殖一段时间后发现该病由零星发生,转而不断扩大至全群仔幼兔发病。此外,哺乳母兔也发病,主要危害乳房周围皮肤。由于近几年来养兔业的大发展,大量种兔的流动,致使该病呈大面积流行趋势,对养兔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发病兔场的工作人员也会引起皮肤损害,影响人的健康。为减少经济损失,保障养兔业的正常发展,笔者对该病作了相应的研究,利用抗真菌药防治兔脱毛癣,已取得明显进展。
1.流行状况
该病已存在多年,各地均有发生,随着规模化养兔的发展,该病流行更为广泛,危害更大。据临床观察,该病在主要养殖区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如四川、山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黑龙江等。毛兔、肉兔、獭兔均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发病尤盛。主要是仔兔、幼兔、哺乳母兔发病。发病率高低不一。就一个兔场而言,先有少部分仔幼兔发病,继而不断扩大,直至绝大部分仔兔均发病。一窝兔中,发病率在80-100%。仔幼兔发病后会在3月龄左右自然康复不表现临床症状。一般情况,该病不引起兔直接死亡,但因该病导致生长速度慢,脱毛后怕冷、抗病力下降,加之外养环境条件较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可继发其它疾病,引起死亡率大幅度上升,特别是在北方的寒冷季节更是如此。
2.传播途径
该病病原是真菌,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家兔的一种皮肤病,因病原的不同,感染程度的不同,表现临床症状多有变化。该病病原除感染家兔外,还可以感染人及其它动物如猪、猫、狗等。一般兔场多为引进种兔时不慎带菌而引发该病。由于青、成年兔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很难发现病兔,致使引进种兔时防不胜防。当兔场内有此类病原存在时,非繁殖期一般也不表现病症,只是到繁殖期间,母兔乳腺发育,皮肤利于真菌繁殖,在母兔乳房周围形成病症。乳兔在哺乳时与母兔直接接触,仔兔稚嫩的皮肤更易被感染,几天后表现出临床症状,随后不断扩大感染范围,病程不断加深,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真菌的传播较为迅速,病兔的痂皮、毛等脱落后带有大量病原菌,通过机械传播如人工搬动、空气流动等,在兔场内广泛的传播,在兔场周围也散播大量病原。由于真菌多以孢子的形式传播和存在,一般情况下一时难以清除干净。由于工作人员与兔接触较多,也难免不被感染。
3.临床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仔幼兔。哺乳兔7曰龄以后,便可发现兔唇边、眼周围皮肤增厚、发炎、痂皮增生,脱毛后如戴眼镜,兔四肢1个或多个表现以上症状。部分兔躯干部位毛长短不一,呈波浪状。一部分兔局部脱毛,皮肤表面看似光滑,逐渐看出有痂皮、糠麸、石膏粉样等,严重者,皮肤皱折,变厚,如象皮样。病兔怕冷,扎堆,不活跃,食欲无异常。部份兔在耳背或身体其它部位皮肤形成局限性病灶,脱毛,结痂,去除痂皮后,形成溃疡,如硬币大小不等。哺乳母兔常带菌,在乳房周围皮肤上形成病灶,皮肤局部炎症、结痂脱毛。部分兔开始发病时在皮肤上呈现小红点、较硬,继而不断扩大,如同局限性的乳房炎,肿块较硬,继而结痂,去除痂皮后,形成溃疡,用力挤压,可见溃疡面上有多个细小的脓样物挤出。
4.防疗方案
为防治该病,笔者研究了用于防治该病的药物皮癣宁,油性混悬剂注射液。
4.1预防: 仔兔出生后2曰内,皮下注射药物0.2/0.4ml,0.3/0.6ml,0.4/0.8ml,间隔一周,共三次。仔兔发病率下降到5%以下,可迅速控制兔群的发病率。
4.2治疗:对已发病仔兔,在10-20曰龄期间,一次性注射皮癣宁0.5/1.0ml。治愈率可达95%以上,严重不愈者重复用药一次即愈。用药后12-15天症状渐消失,转而康复。
繁殖母兔在临产前5-7天注射该药2/4ml,产后5-7天再注射一次,可有效的降低仔兔的发病率。
通过对2个重病兔场5000多只兔的预防治疗结果来看,效果令人满意。
4.3综合防治:由于环境中、兔体外带有大量病原菌,单依靠药物很难根治,必须采取持久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根除效果。
4.3.1坚持用药预防和治疗,降低发病率,大大抑制了真菌增殖的数量,减少传播的机会,这是表面上能够看得见的效果。
4.3.2大力消毒:病兔场环境中有大量病原体存在,是兔场发病的潜在威胁,必须对兔舍、笼具、用具、舍外环境作严格消毒。消毒可用火焰、化学药物如2%的火碱、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对大面积的场地可用10~20%的生石灰水多次消毒。
4.3.3配合药物治疗和全场大消毒,对本场内的动物包括兔、猪、狗、猫等逐一进行药浴,以消灭动物躯体上携带的病原体。消毒剂可用含氯消毒药及其它能杀灭真菌的药物。药浴时可适当提高使用浓度。注意应选择25℃以上气温条件下进行药浴。
4.3.4切记不随意引进外来种兔及其它动物,以免前功尽弃。
5.讨论
近几年来,该病对养兔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主要是流行更广泛,发病率大大提高,越是大的兔场,发病后的损失愈大。笔者对该病多年来一直关注,曾作过多种尝试,如外涂药,治疗效果尚可,但使用麻烦,且兔群较大时,工作量太大。又试过口服药,由于药物费用较高,各兔场因饲喂方式不一样,拌料用药时用药量得不到统一,难以取得普遍的好效果。直至最近的皮癣宁注射剂在多个兔场由小试到大面积使用,只要方法得当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有人曾用灰黄霉素拌料治疗,也取得了较好效果,但用药期长,副作用较大。且仔兔尚未吃料时,不能起到治疗和预防作用。也有人研究用疫苗防治该病的方法,不妨一试。
对于本病,许多养殖者不够重视,在此提醒大家注意。此外,很多人将本病误诊为螨病(又称耳癣、脚癣),用杀螨虫的药物治疗(如灭虫丁、伊维菌素等),结果治疗效果很差,发病越来越多。一般哺乳兔不表现螨病临床症状。
笔者在此对该病提出的综合防治及皮癣宁治疗该病的方法,可能还有较多不成熟的地方,有待今后不断的探索和改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