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兔的品种分类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60多个家兔品种和200多个家兔品系。
大多数家兔品种是在19~20世纪育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
兔肉进入了国际肉食市场,刺激了养兔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
了家兔新品种的形成,法国、德国是饲养家兔品种比较多的国家,
有50~60个品种。目前,我国所饲养的家兔品种有20多个,其中
少数是我国自己培育的,多数属于国外引入的品种。
在对家兔的培育过程中,根据经济目的和选育目标,采取了不
同的选育方法和饲养管理措施,又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
择,形成了现在各品种之间在外貌特征、体重大小、被毛结构以及其
他生产性能等方面的显著差异。目前家兔品种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主要产品及经济用途分类
(1)肉用兔主要用于兔肉生产。其体形和生理特点主要是肩
宽、背平、臀圆,体形呈圆柱状,被毛为标准毛(长2~4cm),生
长发育快,有较好的肉用性能,繁殖性能好,饲料报酬高。如新西
兰白兔、加利福尼亚兔、齐卡肉兔等。
(2)毛用兔又称长毛兔。主要用于兔毛生产。被毛毛纤维长
于标准毛,生长快,一年可剪4~5次毛,产量高。如安哥拉兔、
狐狸兔等。
(3)皮用兔 又称獭兔。主要用于取皮生产。被毛密而短平
(长2.O厘米以下),光泽度和手感好,粗毛含量少,出锋整齐,不
易脱毛,毛皮价值较高。如力克斯兔、哈瓦那兔等。
(4)观赏用兔 因其毛色珍稀或体形外貌奇持,专供人们观赏
的兔。如德国的白鼠由兔等。
(5)兼用兔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经济特性或利用价值的兔。
如青紫蓝兔,毛被有较高的皮用价值,又适于肉用生产,为皮肉兼
用型兔。
2.按体重大小分类
(1)大型兔 成年体重达5.Okg以上,如德国巨型白兔、花
巨兔等。
(2)中型兔成年体重3.0~4.Skg,如新西兰白兔、加利福
尼亚兔等。
(3)小型兔成年体重1.5~2.8kg,如中国白兔等。
(4)微型兔成年体重仅0.7~1.45kg,如小型荷兰兔等。
3.按育成地分类
按育成地分类可将家兔分为中国品种和引进品种两大类。
(1)中国品种家兔 指我国自己培育出来的家兔品种,主要
有:喜马拉雅兔、中国白兔、虎皮黄兔、塞北兔、哈白兔、安阳灰
兔、大耳黄兔、皖系长毛兔、镇海巨型长毛兔、黑优兔等。
(2)引进品种家兔 指从国外引进的家兔品种,主要有:青紫
蓝兔、大耳白兔、比利时兔、法国公羊兔、德国花巨兔、丹麦白
兔、新西兰白兔、加利福尼亚兔、珍妮兔、西德大白兔、齐卡配套
系兔、布列塔尼亚配套系白兔等。另外还有力克斯兔以及英系、法
系、德系、匈系安哥拉长毛兔等。
二、家兔品种的选择利用
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存在着“倒种”、“炒种”严重,选择不当、
引种盲目、良种劣养、片面追求窝数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兔业
的健康发展,应讲究引种与利用的科学。
1.选择和利用品种既要考虑经济价值,更要考虑市场和具体
条件
引种时不能只看到品种本身的价值,更应注意品种的市场需
求、市场现状、市场潜力,还要考虑当地的草料条件(产量、价
格、运输等)、气候条件、技术条件等,因地制宜地选择引入品种。
如目前在无霜期短、技术缺乏,又无销售网络的西北地区,不宜盲
目引入长毛兔品种。应不断创造条件,逐步实现良种化。
2.引入品种与利用品种,必须注意被引入(利用)品种形成
的历史
并与当地条件相比较,两者差异越小,引种成功率越高,因为
已形成的品种具有遗传的保守性。风土驯化时长,而时间有限的,
如将高寒地区培育的大型肉兔引至我国低温多雨而炎热的南方,会
出现皮肤病、繁殖障碍、体重下降等现象。因此就地、就近引种为
首选原则,为防近亲,再行少量异地引种。
3.引种应先行试验
家兔驯化较晚,神经敏锐,应激反应明显,在相同条件下,同
类不同品种反应可能各异,选择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抗逆性强
的扩大饲养。
4.引种要选择季节
家兔怕热、怕冷、怕湿,应选不冷、不热、不湿的季节引种,
既保证引种的安全,做到发病减少应激反应小、死亡少,又可尽快
转入正常生产。我国广大地区以春、秋季引种较好,尤其春季引种
能使家兔尽快采食青草,更符合国情。
5.良种利用要有度
目前国内外的种兔生产多控制在年繁4窝左右,为赶“行情”、
“炒种”,使种兔频密繁殖,不仅使种质全面退化,也降低了最终总
效益。
6.良种必须良养
地方品种较耐粗饲,但一般体小生产率低,而培育品种多在良好
条件下育成,自然要求较高,将育成品种饲养在贫乏的条件下,不仅
不能发挥优势,甚至远不及地方品种的适应性,因此良种必须良养。
7.自繁自养不可忽视
引种不仅花费昂贵,且风险较大,一旦引种成功,应迅速扩
群,自繁自养,既可保证兔群的健康,又可保持血统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