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本病是家兔皮肤的慢性炎症,常发部位为下颌、颈
下。多因下颌、颈下长期受潮湿,继发感染而引起。长期受潮湿
的原因通常有3种类型。
(1)牙齿、口腔疾病,牙齿咬合错位,口炎治疗不及时而
引起。
(2)饮水方法不当。用瓦罐、水槽、盘盆等平而大的饮水器
具给水。
(3)饲养管理不当。垫草脏湿,长期不换,长期腹泻时,肛
门及后肢也可以发生湿性皮炎。
【症状】患兔局部皮肤发炎,部分脱毛、糜烂、溃疡,甚至
坏死,可继发各种细菌感染。常因绿脓杆菌感染将被毛染为绿
色。其次是坏死杆菌感染,可通过淋巴系统和血液向全身扩散。
病兔流口水,下巴、颌下间隙和颈下皮肤总是湿漉漉的,并有
炎症。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治疗口腔和牙齿疾病,改用瓶
子给水,经常更换垫草。治疗时,先剪去受害部位的被毛,用
0.1%的新洁尔灭液洗净,局部涂抗生素软膏,或剪毛后用3%
双氧水清洗消毒后,涂擦磺酊。感染严重的全身应用抗生素。
可选用下列验方:
方1韭菜叶捣烂外搽,每天1次。
方2雄黄50克,大枫子50克,熟石灰25克,梅片1克.
上述4味研成粉,备用。同时,先将病兔患处被毛剪净,再用苦
楝皮或刺苋菜浸水洗净,再取药粉撒布患处,每天1~2次=
方3射干1克,大青叶2克,地丁2克,地榆(炭)3棵.
甘草2克,鲜柳树枝20克,水煎灌服,每次l5毫升.每天
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