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胃肠道黏膜及黏膜下层发生炎症,并引起不同程度的
毒血症即为胃肠炎。
发病原因
1.饲养管理不善,饲草不清洁,饲料配合不当。
2.雨季兔舍潮湿,断奶仔兔体质差。
3.吃冰冻、霉变饲料。
临床症状精神不振,’减食或废食,常伏卧于一隅,体温升
高。肠管胀气,腹围膨大,肠音亢进。粪先粥样后水样,有的绿
黑色水样,有恶臭,常混有血液,或灰白色胶冻样,或黄色黏液
和气泡。后肢粪污。尿乳白色,酸性。消瘦,脱水。结膜潮红或
发绀。所产有毒分解产物,易引起自体中毒而表现有神经症状
(点头,磨牙,抽搐)。病程1~7天。
病理变化 胃内充满食物,胃黏膜脱落。盲肠常臌气,有的
回肠、盲肠、结肠内粪变稀,并有胶冻样物质。
诊断要点腹围膨大,肠臌气,肠音响亮,排绿黑色稀粪,
先糊状后水样,恶臭,常含有血液、黏液、气泡,后肢粪污,尿
乳白色酸性。剖检可见胃充满食物,黏膜脱落。回肠、盲肠、结
肠有稀粪,胶冻样。
类症鉴别
1.消化不良类似处:多因饲养管理不善和饲料不清洁而
发病。排粪粥状或水样,后肢粪污。不同处:粪中含有未消化食
物、无臭,有异嗜,体温不高,粪中不含血液、胶冻样黏液。
2.兔沙门氏茵病 类似处:沉郁,不吃,体温升高
(41.5℃),腹泻,粪中含黏液、泡沫,有臭味。不同处:病原为
沙门氏菌,有传染性。3~5天死亡。孕兔常流产,从阴户流脓
样分泌物。用耳血与沙门氏菌多价抗原作玻片凝集试验,可确
诊。
3.兔球虫病类似处:食欲不振,腹部膨大,腹泻、水样,
后肢粪污。不同处:病原为球虫,粪检可见卵囊。
4.兔大肠杆菌病类似处:精神不振,减食或废食,腹泻,
排粥状或水样粪便,含气泡、黏液,肛周、后肢粪污。不同处:
病原为大肠杆菌,有传染性。稍后排胶冻样黏液。剖检可见胃、
十二指肠有气体和黏液。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充满透明胶冻
样黏液。用标准血清作凝集反应,可确定血清型。
5.兔A型产气荚膜梭茵病类似处:精神不振,不吃,拉
稀,水样,肛门、后肢粪污。不同处:病原为魏氏梭菌,有传染
性。排污褐色、污绿色粪水,有特殊腥臭味,多在水泻出现当天
或次日死亡。剖检:剖腹即有特殊腥臭味,胃底黏膜脱落,有大
小不等溃疡。盲肠、结肠充满气体和黑绿色稀薄内容物,有腐臭
气味。取空肠、回肠内容物涂片镜检,可见魏氏梭菌。
6.泰泽氏病 类似处:沉郁,废食,排糊状、水样粪便,
后肢粪污。不同处:病原为毛发样芽孢杆菌,有传染性。常在出
现症状12~48小时死亡,病死率95%。剖检可见回肠末端、盲
肠、结肠前段黏膜充血、出血,圆小囊、蚓突肿大、肥厚,盲肠
黏膜粗糙,充满气体,内有褐黑色糊状或水样内容物。病料涂片
染色镜检,可见细胞浆内存在毛发样芽孢杆菌。
7.仔兔轮状病毒病类似处:精神不振,减食,排粥样或
水样稀粪,有恶臭,后肢粪污。不同处:病原为轮状病毒,有传
染性。稀粪如蛋花汤样,白色、棕色、灰色、浅绿色。多数下痢
后3天死亡。用小肠后段内容物离心过滤后的上清液,负染色电
镜,可见轮状病毒。
8.胃炎类似处:因吃霉变、冰冻饲料而病。精神不振,
减食,粪稀恶臭。不同处:多吃草不吃精料,粪球干小,外附黏
液或纤维素膜,便秘与下痢交替,肠音弱或废绝。
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兔舍保持清洁、干燥、通风,不
喂霉变,冰冻饲料和不清洁饲料、饮水。发现病兔即予治疗。
1.磺胺脒1~2片,硅炭银1~2片,食母生1~2片,复合
维生素B1~2片,一次服用(研末、蜂蜜调为舔剂,涂于舌
根),8~12小时1次,连用3~5天。
2.同时用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3~5毫克皮注,12小时1
次,连用3~5天。
3.用白头翁、黄连、银花、槐花各1.5克水煎导管灌服,
日服2次。
4.用马齿苋、鱼腥草、车前草水煎服,日服3次,每次2
汤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