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账号登陆 【注册】 找回密码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东兔养兔论坛

搜索

兔豆状囊尾蚴病

小说:实用兔病临床类症鉴别| 作者:董彝| 更新时间:2012-06-08 01:00:08| 字数:1415| 加入书签
本病是由豆状带绦虫和连续多头绦虫的幼虫(豆状囊尾蚴和
连续多头蚴)寄生于兔腹腔及内脏而引起的寄生虫病。
病原和生活史豆状囊尾蚴和连续多头蚴的成虫豆状带绦虫
和连续多头绦虫寄生于犬、狐狸的小肠中,排出的节片和虫卵,
随粪至体外,兔吃了被节片和虫卵污染的饲草饲料后,24小时
六钩蚴从绦虫卵中钻出进入肠壁、侵入血管,随血流至肝脏,
2~3个月从肝钻出再到腹腔继续发育形成囊尾蚴。或随血流至
皮下和肌间。
I临床症状
1.豆状囊尾蚴 寄生数量少时不显症状。多时(100~200
个)有肝炎症状(食欲不佳;口渴,阵发性发热,腹胀,沉郁,
嗜眠),急性发作时突然死亡。慢性,消化紊乱,食欲障碍,不
喜活动,逐渐消瘦,体力衰弱,后期腹泻。
2.连续多头蚴 最常见的部位在咬肌、股肌、肩、背、颈
部肌肉中,45天发育至樱桃大,这时已见到原头蚴,4个月左右
达核桃大或小苹果大,坚实而有弹性,局部肿胀,不痛,并能移
动,,一般1~4个,最多可达70个。有时由于化脓破溃而消失。
病理变化常在肠系膜、网膜、肝脏表面及肌肉中见有绿豆
大、黄豆大灰白色半透明的囊泡(内有1个白色头节),常呈葡
萄串状(5~15个,多者可达数百)。肝实质中有纤维化痕迹,
或表面有1~3毫米的小白线。连续多头蚴,咬肌和股、背、肩、
颈部肌肉中有樱桃大至核桃大的包囊。
诊断要点
1.豆状囊尾蚴 寄生少时,不现症状,寄生多时,有突然
死亡。慢性,消化紊乱,口渴,腹围膨大,嗜睡,不喜动,消
瘦,后期腹泻,衰竭死亡。剖检可见腹腔可见灰白色半透明的囊
泡,有的十几个连在一起成葡萄串状。
2.连续多头蚴 咬肌和股、背、肩、颈肌肉中有囊泡。可
试用变态反应或间接血凝反应。
类症鉴别
1.栓尾线虫病类似处:寄生少时不显症状。食欲减退,
消瘦,拉稀。不同处:病原为栓尾线虫。尾部脱毛和皮炎。粪检
有虫卵。剖检可见盲肠、结肠黏膜上发现虫体。
2.日本血吸虫病 类似处:寄生少时不显症状,消瘦,腹
泻。不同处:病原为日本血吸虫,腹泻便血,贫血,严重时出现
腹水。剖检可见肝脏表面和切面有黄灰或灰白色结节,门脉血管
内可找到虫体。

3.肝片吸虫病 类似处:有感染性,厌食,消瘦,腹泻。
不同处:病原为肝片吸虫,便秘与腹泻交替,贫血黄疸,眼睑、
颌下、胸腹下出现水肿。剖检可见肝脏胆管内有虫体。
4.兔拉杆菌病类似处(与连续多头蚴):颈、股等处见有
肿胀。不同处:病原为土拉杆菌。一般有鼻炎,颌下、颈下、腋
下、腹股沟体表淋巴结肿大。严重时腹泻,后肢粪污。剖检可见
淋巴结红肿,有白色坏死灶。采血清与土拉伦斯抗原作凝集反应
阳性。
防治措施防止犬、猫进入兔舍,犬、猫粪污染的饲草、饲
料不能喂兔。同时禁止用有豆状囊尾蚴和连续多头蚴寄生的兔
肉、内脏喂犬、猫,如兔舍附近有犬、猫,应定期为犬、猫驱
虫,用氢溴酸槟榔碱每千克体重1.5~2毫克,或吡喹酮每千克
体重2.5—5毫克,或氯硝柳酸每千克体重100~150毫克口服。
发现病兔用下列药治疗:
1.吡喹酮每千克体重25毫克皮注,每天1次,连用5天。
2.甲苯咪唑每千克体重35毫克内服,每天1次,连用3
天。
3.丙硫苯咪唑每千克体重30毫克口服,每天1次,连用2
天,治愈率87.9%(叶士发:《中国养兔》2001.5)。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回书页]  [下一章](快捷键→)

QQ|小黑屋|手机客户端|Archiver|东兔养兔论坛 ( 京ICP备14009985号-3 )  

GMT+8, 2025-8-27 00:48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