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由毛细线虫寄生于肝脏而引起的寄生虫病。
病原和生活史 毛细线虫,雌虫长20毫米.宽0.1毫米,
雄虫长约为雌虫的一半,食道占体长的1/2(雄虫)或1/3(雌
虫)。雄虫在突出的膜鞘内有交合刺,雌虫生殖孔位于食道后方。
虫卵椭圆形,两端各有黏液样塞状物。雌虫在肝脏组织内产卵,
因无法离开肝脏组织而在虫卵周围形成直径0.1~0.2厘米的灰
黄色小结节,使肝脏明显肿大,尸体腐烂是虫卵释放的主要途
径,或病肝脏被动物吞食消化后,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经4—
6周即发育成感染性虫卵,被吞食后,卵中幼虫在肠内孵出,钻
入肠壁,通过门脉进入肝脏发育为成虫。
I临床症状 生前几乎不显症状。
病理变化肝脏有黄色条状和斑点状结节,常可发现不易剥
离的纤细虫体,并在肝脏组织中发现虫卵。
诊断要点 因生前几乎不出现症状,但剖检可见肝脏有黄色
条状或斑点状结节,并可发现肝脏有虫体和虫卵。
防治措施加强饮水和饲草饲料的卫生管理,在兔舍附近消
灭野生啮齿动物和禁止犬、猫进入兔舍。病死兔的肝脏不能喂
犬、猫,防止虫卵污染。发现病兔或在病死兔肝脏发现虫体或虫
卵,则应对兔群用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口服,必
要时1~2周后再服1次,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