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账号登陆 【注册】 找回密码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东兔养兔论坛

搜索
东兔养兔论坛 小说 养兔 养兔书文字版 中国家兔产业化 一、我国家兔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家兔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小说:中国家兔产业化| 作者:谷子林 任克良| 更新时间:2012-06-08 12:10:53| 字数:2496| 加入书签
一、我国家兔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作为畜牧养殖业中的小产业——养兔业,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零星散养,到今天
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雏形的出现,发展迅猛。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
足,分别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我国兔业产业化的进程。
(一)分布零散且规模小
很多人认识到养兔是一项“投资较少、周期短、见效快”的养殖种类,为此人们很
容易投身于这一行业,建成不同规模的养殖场,但普遍来说,由于大多投资主体本身
是全国各地经济基础本来就不殷实的农民,因此其结果就是养殖规模小而分散。又
由于市场固有的波动特性,“赚一笔就跑”成了人们生产经营的主导思想,更不可能指
望有太多的人去关心“如何维持这一产业的持续增长”这样深层次的问题。因此,这
种小打小闹的生产方法,只顾眼前、不顾长远,是我国养兔业产业化发展的客观现实。
(二)品种混杂质量差
我国地区种兔场良莠不齐,优质种兔短缺,加上群众盲目引进,导致饲养品种混
杂,种兔近亲繁殖,生产性能下降,影响了兔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同时,由于种兔市场
缺乏统一监管,导致种兔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兔业公司和养殖场,由于近年来资金不
足、技术力量薄弱、种兔生产制度不完善,导致种兔质量不稳定,品种出现退化现象,
将生产出的所谓“优质种兔”推向社会,坑害农民;有些地方“倒种”现象严重,一些不
法分子利用农民致富心切,打着推广优良种兔的旗号,高价卖出,低价回收,不但严重
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而且扰乱和破坏了正常的种兔生产、管理、推广秩序,阻碍了商
品兔生产的健康发展。同时,兔业市场诚信机制不完善,一些投机者以劣充优,以假
充真进行“炒种”的不法经营,使很多缺乏识别种源品质能力的养殖户盲目上马,蒙受
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极大地挫伤了群众养兔的积极性。
(三)饲养管理粗放
到目前为止,我国部分地区兔业的发展仍然停留在传统式分散养殖和粗放管理
阶段,整体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大多数养殖户的科学养兔意识都比较差,重兔种、
轻饲养管理,饲料以野草、农作物秸秆和少量树叶为主,处于有啥喂啥的粗放饲养状
态;一些边远地区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兔舍及配套设备简陋,规模小;环境卫生、疫病
防治等条件较差,圈养居多,兔舍内阴暗、脏乱、潮湿,兔病泛滥;从事养兔业的技术人
员短缺,生产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低。在我国,群众养兔技术水平低、饲养耗
料多、生长速度慢、养殖成本表面看好像不高而仔细算其实很高,因而经济效益差的
情况普遍存在,很少有人去认真仔细研究成本、效率、效益,大多只有粗略的估算。
(四)市场销售与流通渠道不畅通
从市场角度来看,我国部分地区兔业生产的经营模式相对小,地域分散,不利于
生产与市场对接。一方面养殖户由于缺少市场信息而盲目养殖,另一方面因兔产品
缺乏流通渠道难以进入市场。由于产销严重脱节,导致养殖户遭受损失,这势必影响
该地区兔业的产业化发展。同时我国部分地区兔业市场没有形成一定的交易规则,
市场开发不够,组织化程度差,管理较为混乱。有相当一部分散养殖户不了解市场行
情,养殖目标模糊,饲养和销售行为缺乏组织协调、较为盲目。一些散养户处于自产
自销的封闭状况,自行宰杀,把肉卖给饭店,或加工后销到外地;一些大户也只是通过
小商贩把活兔成批量销往广东、四川等省,主要利润被中间环节占有,由此制约了我
国养兔业的发展。一些养殖户在市场好时不向签约企业出售商品兔,市场不好反过
来再去找企业收购,这种只顾自己眼前利益而不顾他人死活的短期行为,严重影响了
兔业市场秩序,这必然会影响兔产业的持续发展。
(五)产品缺乏深度加工
当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兔肉、兔皮、兔毛的加工层次低,加工后的产品品种花样
少,简单加工较多,初级产品多,只有少量深加工。兔的肝、胆、胰、脑、血和睾丸等副
产品是医药原料,增值潜力大,而此类加工基本是空白。即便是外贸出口也多是初级
加工产品直接出口,附加值不高。兔业深加工行业整体起步晚,龙头企业发展滞后,
而且目前从事兔业生产加工的主体很多都是一些小业主,企业规模小,尚未培养出一
套完善而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加工工艺也比较落后,带动
能力弱,把握市场信息的能力还较欠缺,这制约着我国兔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
(六)兔饲料业的产业化困境
家兔饲料生产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粗饲料资源丰富,但利用难度却很大。一
是优质牧草价格高、供应紧张;二是粗饲料种类繁多、零散,难以搜集;三是粗饲料体
积大、比重轻,贮藏难度大;四是多数粗饲料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发霉现象较普遍,
限制其安全使用。粗饲料已成为限制我国兔养殖业规模化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之
一。另一方面,小型饲料厂星罗棋布,无序竞争激烈,大打价格战是一种普遍现象。
而且兔饲料尚无统一营养标准,因此各厂家质量千差万别。同时,对于广大兔农而
言,缺乏饲料生产和家兔营养的专业培训。自己制作的兔饲料出现问题很多,比如由
于饲料配制不合理导致腹泻、不受胎等,养殖户苦不堪言。而购买的饲料中,添加药
物较滥,安全隐患严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兔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七)组织化程度低
目前,兔产品多以原始产品销售,相对利润不高。部分生产者和经营者或各自为
政,或松散联合,常常出现利润分配矛盾,没有再分配的有效调节机制来巩固产供销
一体化,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同时又影响了区域优势的发挥和产加销一体化形成。在
兔业发展上,宏观调控不够,部门间协作不紧密,不能及时准确地提供市场信息和技
术服务。畜牧部门负责发展生产,拿不出资金来建设加工厂,进行兔产品开发利用增
值研究。而外贸部门负责加工外销也拿不出资金用于基地建设,只能是采取货源少
时提高收购价格,多时又降级压价的方法来保证经营产品的外销,造成兔业史上几番
几次的大起大落,同时也严重挫伤了农民养兔的积极性。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回书页]  [下一章](快捷键→)

QQ|小黑屋|手机客户端|Archiver|东兔养兔论坛 ( 京ICP备14009985号-3 )  

GMT+8, 2025-8-25 00:52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