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杆菌病又名单核白细胞增多症,是由李氏杆菌引起
的侵害多种动物和人的一种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2~8天
或者稍长。急性以败血症死亡为特征,慢性以脑膜炎症为特
征:有些病例表现为脑脊髓炎和子宫炎。剖检常见坏死性肝
炎和心肌炎的变化。
李氏杆菌在各种条件下能长期存活,许多种动物和人都’
可以隐性感染,其中鼠类常为本菌在自然界的贮藏库。这些
带菌动物的粪便和分泌物污染了饲料、用具和水源之后,就可
专染给家兔。某些因素如冬季缺乏青饲料、内寄生虫病以及③
-沙门氏杆菌病等降低了肌体抵抗力之后,也易发生本病。在
自然条件下由消化道、鼻腔、眼结膜、伤口以及吸血昆虫而传
染。幼兔比成年兔更易感。
不同类型的病兔的临床症状是不同的:
①急性型:常见于幼兔。患兔一般表现为精神委顿,不
吃,消瘦,鼻黏膜发炎,流出浆液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体温升
高至40℃以上,在l~2天内死亡。
②亚急性型:病兔精神委顿,不吃,呼吸加快,出现中枢
神经机能障碍,如嚼肌痉挛,全身震颤,眼球凸出,作圈状运
动,头颈偏向一侧,运动失调等。如侵害子宫,则可发生流产
或胎儿干化。一般经4~7天死亡。
③慢性型:患兔主要表现为子宫炎,分娩前2~3天或稍
长时间发生,病兔精神委顿,停食,很快消瘦,流产并从阴道内
流出红色或棕褐色的分泌物。有些病例还出现头颈歪斜和运
动失调等神经症状。病兔流产后很快康复,但长期不孕,且可
从子宫内分离出李氏杆菌。
急性、亚急性型病例肝脏实质有散在或弥漫性针头大的
淡黄色或灰白色的坏死点,心肌、肾、脾也有相似的病灶。淋
巴结尤其是肠系膜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肿大或水肿。胸腔、
腹腔和心包内有多量清朗的渗出液,皮下水肿,肺出血性梗死
和水肿。
慢性型病例病变和急性型相似。脾和淋巴结尤其是肠系
膜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显著肿大,子宫内积有化脓性渗出
物或暗红色的液体。如母兔死亡,子宫内有变性胎儿存在或
有灰白色凝乳块状物,子宫壁可能有坏死病灶和增厚。
有神经症状的病例,脑膜和脑组织充血或水肿。病兔常
可见到单核白细胞显著增加,可达白细胞总数的30%~50%
之多。
病理变化方面,在肝、脾脏的坏死区伴有轻度的炎症反
应,在坏死灶间可见到成丛的细菌。在子宫坏死区有严重的
脓性炎症,胎膜和胎儿组织有许多细菌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尤其是脑干、小脑基部和颈部脊髓有炎症变化,表现为血管周
围由单核白细脑和多形核白细胞浸润,构成血管外套。在脊
髓液中的多形核和单核白细胞中可发现被吞噬的李氏杆菌。
(1)治疗 可用新霉素、青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磺胺嘧
啶和中草药(金银花藤、栀子根、野菊花、茵陈、钩藤根、车前草
各3克煎水内服)。
(2)预防 做好灭鼠和防止野兔以及其他家畜家禽进入
兔场的工作。
一旦发现病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或淘汰,消毒兔笼和用具等。
对有病史的兔场或长期不孕的家兔,可采用血液检查,因
单核白细胞的变动是李氏杆菌病隐性传染的结果。
由于李氏杆菌对人具有感染性,在剖检病兔和可疑病兔
时必须注意防护,工作完毕后双手用药水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