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弓形虫病是一种由弓形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急性型病例以突然不吃、体温升高和呼吸加快为特征,有
浆液性或浆液脓性眼垢和鼻漏,病兔嗜睡,并于几天内出现局
部或全身惊厥的中枢神经症状,有些病例可发生麻痹,尤其是
后肢麻痹,通常在发病2~8天后死亡。慢性型病例病程比较
长,病兔厌食而消瘦,常导致贫血,随着病情的发展,病兔可出
现中枢神经症状,通常表现为后躯麻痹,病兔可突然死亡,但
多数病兔可以康复。
急性型病例的病变是全身性的,以淋巴结、脾、肝、肺和心
的广泛性坏死为特征。上述器官肿大,带有很多坏死灶,肠道
高度充血,常有扁豆大小的溃疡,胸腔和腹腔有渗出液。慢性
型病例的病变很不一致,各内部器官可能水肿、增大,并有散
在的坏死灶。
急性型病例的病理变化以网状内皮系统和血管结缔组织
受害最为常见,有显著的细胞性坏死,有或没有炎性细胞浸
润。急性病型主要发生于仔兔。慢性型病例有显著的网状内
皮增生,尤其以淋巴结、脾、肝和中枢神经系统更显著。慢性
型比急性型更难找到弓形虫。慢性型病通常见于比较老龄的
兔。隐性型病例的病变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受孢囊侵害
的病变,可看到神经胶质瘤和肉芽肿性脑炎,伴有非化脓性脑
膜炎和血管周袖套。这些病变可能会与兔脑炎小体病相
混淆。
通常采用病变组织的组织学检查,再结合弓形虫的形态
鉴定、弓形虫的分离和血清学方法等诊断。急性弓形虫病,可
将腹腔渗出物、肠系膜或网膜的涂片,经瑞氏或姬姆萨氏染色
后,检查特征性的病原体。
为了分离弓形虫,可将病兔的腹水或淋巴结和脾脏等组
织的抽提液接种于小白鼠或地鼠的腹腔。试验用的小白鼠或
地鼠必须是确知没有弓形虫病的,试验前最好皮下注射考的
松(小白鼠每周1次,每次2毫克,地鼠每周2次,每次2.5毫
克),以保证感染成功。
诊断本病的血清学方法有好几种,其中包括沙一弗二氏
染料试验、间接血细胞凝集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和补体结
合试验。这些试验只能在有一定设备条件的实验室内进行。
(1)治疗 用来抑制弓形虫滋养体和孢囊的药物有好几
种,其中包括磺胺类、砜类、四环素族抗生素和螺旋霉素等。
用磺胺嘧啶治疗兔弓形虫病最为普遍。因为兔的吃食不规
则,放人饲料或饮水中喂服有时不易控制药量,一般多采用注
射治疗,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1克,每天2次。
(2) 预防 因为本病主要是吃了带有侵袭性卵囊的猫粪
而感染的,所以应把兔与猫隔开饲养,注意不使兔的饲料和饮
水污染猫的粪便。养兔工人也可能起传播侵袭性卵囊的作
用。大多数消毒剂都不能杀死卵囊,但加热(60℃以上)、干燥
和氨溶液对卵囊有杀灭作用。在选留种时,只能把经血清学
检查确定为阴性的兔作为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