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的湿性皮炎是皮肤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常呈散发性
流行。本病又称垂涎病、多涎病或湿肉垂病。皮肤炎症是由
于下巴、颌下间隙和颈下皮肤长期潮湿而有利于继发性细菌
感染所造成的。
造成这一部分皮肤长期潮湿通常有下列3种原因:一是,
由于慢性牙齿疾病,尤其是牙齿错位咬合而引起多涎。二是,
用瓦罐或盘盆饮水时不断将皮肤弄湿。三是,饲养管理不善,
尤其是垫草长期不换,又脏又湿。错位咬合不仅切齿有,前臼
齿和臼齿也有,都可引起舌面损伤溃疡,造成流涎。此外,各
种原因引起的传染性和非传染性口炎也可引起流涎。
任何种类的细菌都可侵入因长期潮湿而变得易感的皮
肤。随着病情的发展,表现出来的大体变化包括受害部皮肤
的炎症、部分掉毛以及溃疡和坏死。
病变主要表现为受害组织的不规则小片溃疡、凝固性坏
死和脓肿,真皮层有细菌群落。在这一过程中,受害组织的周
围及其下面的皮下组织有急性和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感染可
通过淋巴途径和血液途径向外扩展,特别是向颈腹侧和肺淋一
巴结扩展。
常用预防措施如下:除了细菌入侵引起全身性感染之外,
如进行适当治疗,愈后一般良好。治疗应包括消除引起长期
潮湿的原因,经常更换垫草,将瓦罐、盘盆饮水改为瓶子给水;
剪除错位咬合的牙齿;及时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口腔炎症等。
剪去受害部位的被毛,皮肤用外科皂和水洗干净。患部每天
用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等)油膏涂擦,10~14天为1个疗
程。如感染严重,则应使用抗生素作全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