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扫粪尿,特别是气温较高及冬天通风不良时,舍内粪尿易发酵产生较多
的氨气等有毒气体,加之灰尘较多,影响兔的健康。应将粪尿清出兔舍,堆放到远
离兔舍的地方。晴好天气时可用水适当冲洗兔笼、兔舍。经常清洗食槽、水槽,定
期消毒。高温季节喂水拌料时应防止饲料变酸,应少拌料、勤添。产仔箱每次更换
后应清洗、消毒。产仔箱中的垫草也应晒干,清洁不霉变。
严禁外来人员随意入场。兔场大门口及各兔舍门口均应设消毒池,保持消毒药
液长期有效。对收购兔毛、兔皮、兔肉的人员一律不许入场。场内人员的工作服要
经常清洗消毒。不到疫区购买原辅材料、引进种兔。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兔病的日常处理
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兔群发病率将大大下降,断奶成活率、幼兔育成率
均能达到较高的水平。但兔病还会经常发生的,并不是作了疫苗注射和药物预防就
万事大吉了。发现兔病正确处理在兔病防治工作中十分重要。
1.及时发现,尽快处理。每天应对每只兔检查一至二次,发现疾病随即处理。
耽误时间,就会丧失治疗的机会,因此,兔发病后治疗得越早越好。
2.初步判断,尽快用药。除了能作出明确判断外,如螨病、脱毛癣、乳房炎等
可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而对于腹泻、发热、食欲差等病因不确定的病兔,应首
先给予一定的药物治疗。对于腹泻病,可给予口服或注射抗菌药物,特别是幼兔拉
稀发病较多,一般及早给予抗菌药配合其它药物能有较高的治愈率,而对于魏氏梭
菌下痢及其它非细菌性下痢则另当别论。若病免不下痢,仅见食欲不振或废食,应
主要考虑肺部疾病或全身性疾病,肌肉注射抗菌药物,效果较显著,一般一天用药
2次,连续用药3—5天。对于传染性较强的病,如螨病、脱毛癣等,若不是新引进
兔,在原兔群中发现个别病例症状明显,表明全群已被感染,应全群用药,控制流
行,可减少发病率。
3.病死兔应作病理剖检。兔在死后应立即作剖检。检查病变主要在胸腔,还是
在腹腔。肺、肝、肾、肠道等主要部位有哪些病理变化,据此作出初步判断。这样
做便于积累知识和经验,对于长期从事养兔业的人来说十分重要。如遇兔群死亡率
突然增高,作病理剖检能及时作出诊断,对指导疾病的防治显得更为重要。
4.及时淘汰病残兔。一些失去治疗价值及经济价值的兔应及时淘汰。如严重的
鼻炎兔、反复下痢的兔、僵兔、畸形兔以及失去繁殖能力的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