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多杀性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是家兔的一种
常见的、危害性很大的传染病。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
1.流行特点
本病病兔的分泌物、排泄物如唾液、鼻液、粪、尿等带病原菌,通
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粘膜的伤口等传染给健康兔。一般情况下,
病原菌寄生在家兔鼻腔粘膜和扁桃体内,成为带菌者,在各种应激因
素刺激下,如过分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长途运输、气候突变
等或在其他致病菌的协同作用下,机体抵抗力下降,细菌毒力增强,
容易发生本病。各种年龄、品种的家兔都易感染,尤以2—6月龄兔发
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最为多见,常
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当暴发流行时,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常会导致
全群覆没。本病病原也可感染家禽。
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从几小时至数天不等,主要取决于
家兔的抵抗力、细菌的毒力和感染数量以及入侵部位等。
2.症状
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
急性型发病最急,病兔呈全身性出血性败血症症状,往往生前未
及发现任何病兆就突然死亡。
亚急性型又称地方性肺炎,主要表现为胸膜肺炎症状,病程可拖
延数日甚至更长。病兔体温高达40 0C以上,食欲废绝、精神萎顿、腹
式呼吸,有时出现腹泻。
慢性型的症状依细菌侵入的部位不同可表现为鼻炎、中耳炎、结
膜炎、生殖器官炎症和局部皮下脓肿。
患鼻炎兔鼻孔流出浆液性或白色粘液脓性分泌物,因分泌物刺激
鼻粘膜,常打喷嚏。由于病兔经常用前爪擦鼻部,致使鼻孔周围被毛
潮湿、缠结。有的鼻分泌物与食屑、兔毛混合结成痂,堵塞鼻孔,使
患兔呼吸困难。临床表现为鼻炎时发时愈。一部分病菌在鼻腔内生长
繁殖,毒力增强,侵入肺部,导致胸膜肺炎或侵入血液引起全身性出
血性败血症死亡。
中耳炎俗称歪头病或斜颈,病菌由中耳侵入内耳,导致病兔头颈
歪向一侧,运动失调,在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向一侧转圈翻滚。一般治
疗无效,常可拖延数月后死亡。
结膜炎又称烂眼病,多发于青年兔和成年兔,因病菌侵入结膜囊,
引起眼睑肿胀,结膜潮红,有脓性分泌物流出。患兔羞明流泪,严重
时分泌物与眼周围被毛粘结成痂,糊住眼睛,有时可导致失明。
生殖器官炎症主要因配种时被病兔传染,公兔患睾丸炎,睾丸肿
大;母兔患子宫炎,常自阴户流出脓性分泌物,多数丧失种用价值。
由于许多养兔者提高了防疫密度,急性病例较少发生,临床上以
亚急性型及鼻炎、中耳炎和结膜炎等慢性病例为多见。
3.病理变化
急性型可见各实质脏器如心、肝、脾以及淋巴结充血、出血;喉
头、气管、肠道粘膜有出血点。亚急性型可见胸腔积液,有时有纤维
素性渗出物;心脏肥大、心包积液;肺充血、出血,甚至发生肝变,严
重者胸腔蓄积纤维素性脓液或肺部化脓。
4.防治
平时注意对新引进的家兔进行严格检查,观察一月无病后方可人
群。兔舍要通风良好,搞好兔舍内外环境卫生,控制饲养密度,减少
或杜绝鼠患,定期消毒。在兔群中要及时清理、隔离、淘汰打喷嚏、患
鼻炎、中耳炎和脓性结膜炎的病兔。定期注射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
活疫苗或多联苗,一年2~3次。
治疗可用肌肉注射氟哌酸,一日2次,每次0.5-1.OML,连续5
日为一疗程,或用庆大霉素每公斤体重2万单位肌肉注射,一日2次,
连续5日为一疗程;亦可用卡那霉素或磺胺二甲氧嘧啶等药物注射。有
条件的兔场,可分离病原作药敏试验后,选用高敏药物防治则效果更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