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真菌病
兔皮肤真菌病是一种真菌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皮肤。最常见的病
原是须发癣菌和小孢霉菌。
1.流行特点
本病可通过与病兔相互接触传染,也可由人员和各种用具等间接
传播。兔体营养不良、兔舍卫生条件差、采光和通风不良以及在高温、
高湿的环境下兔易生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呈地方性流行。各
品种兔易感,幼龄兔比成年兔更易感。兔场发现少量病兔表现症状后,
很快在全场传播开来。
2.症状
霉菌主要在皮肤角质层,一般不侵入真皮层,但其代谢产物具有
毒性,可引起真皮充血、水肿、发生炎症。皮肤霉菌感染通常起始于
兔的口唇、眼周围或其附近,继而传播到肢端、腹部和其他部位。病
变表现为不规则的块状或圆形兔毛脱落或断毛,皮肤表面光滑或呈痂
皮样外观,毛囊和毛囊周围炎症。或表现为圆形、突起、带灰色或黄
色痂皮,痂皮脱落后可出现硬块和溃疡,用力可挤出多点脓汁。母兔
乳房周围首先出现小红点,继而扩大、变硬,破溃后,可挤出脓汁。该
发病母兔的仔兔在哺乳期间就会出现本病症状。
3.防治
本病可传染给人,尤其是儿童,故接触病兔者应采取防护措施。
由于环境中、兔体外带有大量病原菌,单依靠药物很难根治,必须采
取持久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收到比较理想的防治效果。坚持用药预
防和治疗,降低发病率,大大抑制了真菌增殖的数量,减少传播的机
会,这是表面上能够看得见的效果。病兔场环境中有大量病原体存在,
是兔场发病的潜在威胁,必须对兔舍、笼具、用具、舍外环境作严格
消毒。消毒可用火焰、化学药物如2%的火碱、含氯消毒剂、过氧乙
酸等,对大面积的场地可用10~20%的生石灰水多次消毒。配合药物
治疗和全场大消毒,对本场内的动物包括兔、猪、狗、猫等逐一进行
药浴,以消灭动物躯体上携带的病原体。消毒剂可用含氯消毒药及其
它能杀灭真菌的药物。药浴时可适当提高使用浓度。注意应选择25℃
以上气温条件下进行药浴。
治疗:灰黄霉素以万分之八拌料口服,连用25-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