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由土拉伦斯弗朗西斯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
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流行特点】本病多发生于春末夏初,呈地方性流行。野生
啮齿动物是本菌的自然宿主,是人和家畜的主要传染源。经消化
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和黏膜而感染,通过被细菌污染的水
源、饲料和用具,以及吸血昆虫等传播媒介传播。
【症状】
(1)急性型不表现临床症状,仅有个别的病例于死前表现
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运动失调。2~3天内呈急性败血症而
死亡。
(2)慢性型 发生鼻炎,鼻腔流出脓性分泌物,体温升高
1~1.5℃。极度消瘦,最后衰竭而死亡。
【病理变化】
(1)急性型 剖检可见淋巴结肿大,呈深红色,并有针尖
大、灰白色坏死灶,淋巴结周围组织充血、水肿。脾肿大,有少
数针头大、灰.白色的坏死灶。
(2)慢性型 剖检可见体表淋巴结明显肿大,呈深红色,有
坏死小结节,肝、脾、肾肿大,并有粟粒大的坏死结节,肺充血
并有块状实质区。
【治疗】病初期用链霉素、卡那霉素治疗均有效。链霉素.
每千克体重30~50毫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4天。卡
那霉素,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
3~4天。后期治疗效果不佳。
可选用下列验方:
方1蒲公英、白菊米各20克,桔梗10克,甘草5克,水
煎灌服,每次5毫升,每天2次。
方2雄黄2克,黄柏4克,青黛2克,共研细末,麻油调
涂患处。
方3海菜5克,夏枯草7克,水煎灌服,每次5毫升,每
天3次。
方4紫花地丁、夏枯草各10克,连翘、金银花各5克,
水煎灌服,每次15毫升,每天3次。
方5水仙花叶、根,捣烂敷患处。或白菊花叶,加盐或少
许红糖,捣烂涂患处。
方6蝗虫(去翅、去足),焙干研末,以温水灌服,每次1
克,每天2~3次。
方7乌梢蛇(去头、去皮)焙干研末,加一些蜜,以水化
开,每次1克,每天2~3次。
【预防】养兔场要注意灭鼠杀虫,驱除兔体内外寄生虫,经
常对兔舍、兔笼及用具进行消毒,严防野兔进入饲养场,发现病
兔要及时隔离治疗,没有治疗效果的进行扑杀处理。尸体及分泌
物和排泄物深埋或焚烧,并进行彻底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