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以皮肤和皮下组织(尤其是面部、
颈部和舌、口腔黏膜)的坏死、溃疡以及脓肿为特征的散发性传
染病。
【流行特点】坏死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病兔和带菌兔的
分泌物、排泄物均可成为传染源。主要经损伤的皮肤、口腔和消
化道黏膜而传染。幼兔比成年兔易感。
【症状】患兔食欲废绝,流涎,体重下降。唇部、口腔黏膜、
齿龈、脚底部、四肢关节及颈部、头面部及胸前等处的皮肤及组
织均可发生坏死性炎症,形成脓肿、溃疡。病灶破溃后,病变组
织散发出恶臭气味。此时病兔体温升高,体重减轻,厌食,最后
衰弱或死亡。
【病理变化】口腔黏膜、齿龈、舌面、颈部和胸前皮下肌肉
坏死,淋巴结尤其是颌下淋巴结肿大,并有干酪样坏死病灶。多
数病例肝、脾、肺等处有坏死或伴有脓肿,并出现胸膜炎和心包
炎,四肢有深层溃疡病变。坏死组织有特殊臭味。
【治疗】
(1)局部治疗先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口腔以0.1%的高锰
酸钾溶液冲洗,再涂擦碘甘油,每天2次。其他部位可用3%的
双氧水或5%的来苏儿液冲洗,然后涂擦鱼石脂软膏。当患部出
现溃疡时,清理创面后,涂擦土霉素软膏或青霉素软膏。
(2)全身治疗青霉素,每千克体重4万国际单位,腹腔注
射,每天2次,连用4天。磺胺二甲嘧啶,每千克体重0. 15~
0.2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
可选用下列验方:
方1油菜捣烂绞汁,每次灌服5毫升,每天3次。
方2用食醋食盐溶液充分洗涤口腔,每天2~3次。
方3 香茶菜(铁菱角)全草10克,金荞麦5克,甘草
1克,水煎灌服,每次15毫升,每天2次。
方4生绿豆50克,研末,每次10克,开水冲后,待温灌
服,每天2次。
方5猪牙皂角6克,露蜂房6克,炙半焦,共研细末,以
炼蜜调,一次灌服2克,每天2次,以黄酒1~2滴为引。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兔舍光线充足、干燥、空气流
通、卫生清洁,清除笼内尖锐物,防止损伤皮肤,引进兔要严格
检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