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 w5 u9 V1 e3 A* K0 U2 y! m
% ~, z& n4 V4 H! @- A
9 O1 m& ]( y4 e2 H2 {4 s d' \4 @5 v3 G+ o9 L
一般来讲,对养兔生产危害程度大的主要是传染病,而传染病的发生有一个固定的传递过程: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动物。因此,我们在防治时只要阻断它的传播过程就能够起到消灭疫病的目的。在日常的生产中加强饲养管理,保证兔舍的清洁卫生,为家兔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降低应激,减少易感家兔,也能达到消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的目的,从而有效地防止疫病的发生。
! R8 Z- v) _8 e# W( o3 {- E 科学防治观念淡薄。科学是推动生产的巨大动力,这不仅体现在高速发展的工业上,也表现在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上,因此,只有正确地运用科学技术才能够真正地达到让科学为人类服务的目的。但是,由于养兔业的发展较晚,集约化程度较低,养殖者往往存在科学观念淡薄的问题,表现在兔病防治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z3 l: C& m1 ?4 c4 A0 Y' d9 ~+ w8 |6 U
+ X, q, Y2 }' G+ ^- c8 \* p9 E2 ` }# P " d; U$ A/ O! A) S' L. @
不注意消毒液浓度 化学消毒药物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化学成分在特定的浓度下破坏病原体的结构,从而将其消灭,一旦浓度发生改变(浓度变低),这种杀灭作用将会消失或削弱,不能达到彻底消灭病原体的目的。因此严格按照药品的有效浓度配制消毒剂是消毒成败的关键。但是,这一点也正是养兔者做不到的,他们往往在配制消毒液的时候没有一个精准的概念,导致消毒的失败。: u; k+ E% ]* @5 X
盲目套用免疫程序 有些兔场在疫病防治当中死般硬套。免疫程序应当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应当考虑对家兔危害比较大的急性、烈性传染性,同时又应考虑本地区疫病的流行特点。因此,一个兔场要想有效地预防疫病的发生,套用别人的免疫程序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合理地制定适合自己兔场的免疫方案。但对于任何一个兔场来说,必须预防的疫病是兔瘟,其他疫病(如巴氏杆菌、彼氏杆菌、魏氏梭菌、大肠杆菌等)酌情免疫。! p3 N! F& t1 i! l G1 L. V$ V4 z* p
* r( E+ a7 k7 R5 A, b/ Q. D+ e- [8 t- [ 7 a8 L# S4 k( c0 D* E( `$ i; }
买便宜药 良好的药物质量是搞好疫病预防的前提,而在现实当中普遍存在养殖者爱买便宜药的问题。毫无疑问,低廉有效的药物必然能够节约兔场的开支,增加经济效益,但许多养殖者为了节省开支,专门购买廉价药物。由于目前兽药市场存在一定的漏洞,真假兽药鱼龙混杂,特别是一些药厂为了贪图利润往往以低价位吸引养殖者,而药品中有效成分极低,这样的药物很难在预防和治疗当中取得良好效果。! a+ F( q" r. S* k6 D9 N; j$ D7 R
; [+ E" h6 T8 V! }2 ]; k+ l2 D3 g0 _' h4 `
; R0 b! ?* L0 t0 O- l 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一类由某些微生物所产生的,具有特异性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作用的代谢产物,往往在生产当中添加抗生素后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抗生素的使用从二十世纪60年代开始就一直存在争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病原菌的耐药性问题,特别是一些人畜共患疾病;二是抗生素在动物体内或动物产品中的药物残留问题。出于对人类健康安全考虑,世界各国对抗生素类药物的应用都有严格的限制。尤其是欧盟提出,到2006年完全停止抗生素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目前我国獭兔生产中滥用抗生素主要表现在:第一,使用淘汰或禁用的抗生素;第二,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尤其在治疗疾病时,使用量是常规用量的2倍以上,甚至5倍、10倍;第三,盲目使用抗生素,没有针对性。“不管什么病,双抗(青霉素、链霉素)一起用”,手头有什么就用什么。这样不仅难以控制疾病,有时还会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甚至继发其他疾病。
) n- G) ]5 b- g& B, r'使用违禁药物 违禁药物的使用一直是不法生产者追求利润的手段,但是违禁药物的使用会带来潜在的社会危害,同时在国际贸易发达的今天,又会影响到我国兔肉产 4 T6 @; V' {8 {$ n
) Y) ^% w5 w2 T; N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