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胶南市王台镇政府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新路子,多举措引导、扶持规模化标准化畜牧养殖,取得了一定成果。肉兔产业在王台的发展就是其中一个成功的例子。
该镇以青岛市康大兔业公司龙头企业为依托,鼓励、扶持肉兔规模养殖,辐射带动周边村的农户大力发展肉兔养殖,目前已有四个康大兔场(康大第八、十七、十九、二十七商品兔场)扎根王台,存栏种兔6000只(十九兔场),商品兔55000只,年出栏商品兔120000只。以康大兔场为中心,与周边20多个村形成四个肉兔养殖小区,带动发展肉兔养殖80余户,20000余只,年可增加经济效益60余万元。
一、多方考察,提供良好的发展政策及环境,积极引进龙头企业规模场安家落户
兔肉营养极其丰富,具有“四高四低”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名,被称之为“保健肉”、“荤中之素”等,是肥胖者和心血管病人的理想肉食。而中国的兔业龙头企业青岛康大兔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先进优良种兔进行自繁、自育、自养,实施标准化、集约化养殖,率先在国内建立起了完善的种兔生物安全体系。通过对市场、企业及全镇兔业发展情况的多方考察,深入调研,该镇政府将肉兔产业发展作为该镇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项目提上议事日程。以龙头企业为依托,辐射、带动全镇的兔业发展,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新思路。自2005年起,分批引进了康大第八、十七、十九、二十七商品兔场)四个商品兔场落户王台,由镇政府提供土地及相应的畜牧业养殖鼓励政策,提供康大公司负责统一管理,实行统一供仔兔、统一防疫、统一供应饲料、统一用药、统一屠宰加工“五统一”管理模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负责检疫监管 。
二、因地制宜,制定肉兔产业发展规划
引进高标准规模化兔场后,通过对全镇适合养殖肉兔村的充分调研,只要适合,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制定了全镇的肉兔产业发展规划:1、前营村、河西董村、河西庄村、洼子村、河南邢、河南薛、郎中沟村(整个河南管区)以前营康大十九兔场为依托,带动整个河南管区充分利用空闲厂房、闲置饲养场、空地等,经过改建、扩建或新建不同规模的养兔场,尽量避免一家一户养兔(受防疫、环境卫生等制约)。2、以康大第八、十七、二十七兔场为依托,主要发展观里村、前马连、北马连、田家窑、埠上、逄猛张、逄猛王、逄猛孙等村(田家窑、马连管区)发展兔场。
三、研究、制定、落实发展鼓励措施,解决农民后顾之忧
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该镇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可行的发展措施,并逐一落实到位,确保农户无后顾之忧。主要发展措施有:镇政府负责解决改建、扩建、新建兔场的资金问题,主要利用闲置厂房,避免使用耕地;兔场与康大签订收购合同,康大公司负责兔场的免疫、疾病防治、饲养管理等技术指导,解决农民养兔的后顾之忧;镇、村两级召开座谈会,研究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促进了该镇兔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辛勤的耕耘、严格的管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第十七、十九兔场被评为“青岛市示范场”,十九兔场的“省级示范场”正在待批中。2008年,第十七、十九兔场作为奥帆赛食品备案养殖基地,在科学的生产管理、严格的检疫监管下,为世界友人及广大运动员提供了绿色安全、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兔肉。2009年,康大第十九商品兔场作为代表中国兔业迎接欧盟检查的迎检养殖场,从免疫、饲养、诊疗、死淘等环节严格按欧盟标准执行,并顺利通过了欧盟的检查,这是欧盟自 2004年底结束对中国兔肉产品的封关后首次来康大检查。2010年11月20日,康大第十九商品兔场420只纯种伊拉兔出口朝鲜,这也是康大兔业首批种兔走出国门,为康大肉种兔走向国际市场开创了新纪元。
通过政府引导扶持、龙头企业带动,该镇的兔业发展产业化已初步形成,广大养殖户已逐渐树立起正确的健康养殖理念,为探索农村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新型发展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